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

捣药声清疾渐平

  • 发布时间:2023-01-02
  • 发布者: 王莉
  • 来源: 中医名家网
  • 阅读量:19080

寄寓福州城西,每天都要经过一条窄仄的巷弄,弄里有家药房,时不时传出“哐当哐当”的捣药声,引得路人频频回首,恍若元代刘崧笔下的诗境:“架上方书手写成,柴门常掩背西城。一帘香雾微风起,又听云窗捣药声。”

几次驻足,几番闲聊。得知药房郎中姓张,杏林世家,这捣药用的杵臼算是祖传宝贝了。杵与臼均为铜质,杵呈柱状,中间细两端粗;臼为敛口平底,器底呈弧形,口沿与腹部铸有花草纹饰。或许历经了千万次的捣打研磨,显得沧桑而又锃亮。

杵臼,又名研钵、雷钵、蒜臼子、舂米桶、捣药罐等,所用材质或青石或硬木或铜铁。杵臼文化的溯源,从古代文典医籍中略可窥探。《周易》中“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的记载,道出了其最初形态为“木杵地臼”;《说文解字》中“臼,舂也”的释义,点明了其最早功用为舂捣粮食谷物;而《伤寒论》“右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等记述,反映了捣碎药物“以杵为散”的由来已久。由此观之,杵臼,不仅是古代生产生活的必备工具,也是传统中医的重要器械。

除了当作农具、药械外,杵臼还是民间吉祥物。比如南方不少地区举行乔迁仪式时,房主都会在新灶旁放件杵臼,新居当夜捣打三声,以辟邪除灾、迎纳祥福。

云南楚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祈雨节,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龙日,摆上酒茶米肉、桐杵柏臼等祭品,进行祭天拜树、诵经求雨,祈愿风调雨顺、物阜民康。此外,大概受“炼丹求仙”“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在汉代墓葬中,杵臼曾一度作为随葬的冥器,杵臼图案也常常出现于画像砖石或壁画上,寄托了捣药长生、英灵永存愿望。

素有“中国佛教名山”之称的安徽九华山,相传山中有一种神鸟,得天地之灵气,其啼啭清亮,声如杵臼敲戛之响“叮当哐当”,被称为“捣药鸟”,此鸟与金钱树、娃娃鱼并称“九华山三宝”。据说,游客若有幸见闻此鸟,将预示事业风生水起。南宋诗人王十朋曾登览胜景并留下诗句:“闻说仙翁捣药处,鸟声依旧克丁当。”今有学者认为,捣药鸟其实就是棕噪鹛,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杵臼,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和传统中医文化。随着中医器械现代化发展,捣磨技术也发生了变革,比如大功率粉碎机的运用,逐渐取代了人力杵臼,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捣药声清疾渐平”的康复愿景,依然是每位仁心医者的共同追求。

  • 健康检查
  • 经验丰富
  • 设备安全
  • 项目安全
  • 信息保存
  • 贴心服务

本站关键词:中医,中医名家,中医专家,中国中医,中医教授,全国名中医,中国名中医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名家网 ICP备18008845号-1

在线联系
在线客服
TOP
扫一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