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

外科圣药蜡如玉 梣高木小最堪夸

  • 发布时间:2023-03-30
  • 发布者: 王莉
  • 来源: 中医名家网
  • 阅读量:19012

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晕酥砌玉芳英嫩,故把春心轻漏。前村昨夜,想弄月、黄昏时候。孤岸峭,疏影横斜,浓香暗沾襟袖。

尊前赋与多材,问岭外风光,故人知否?寿阳漫斗。终不似,照水一枝清瘦。风娇雨秀,好乱插、繁花盈首。须信道,羌笛无情,看看又奏。

这首《玉烛新》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描写冬日梅花景色。词牌《玉烛新》因《尔雅》“四时和,谓之玉烛”之句而得名,调名本意即歌咏太平盛世。在漆黑的夜晚,蜡烛温润明照,带来一片光明,恰似四时和气,故古人常用“玉烛”形容太平盛世。唐宋以前,人们用蜂蜡、油脂等制作蜡烛,质量较差,李时珍说:“唐宋以前,浇烛、入药所用白蜡,皆蜜蜡也。”宋辽金元时期,人们开始用虫白蜡制作蜡烛,制烛工艺得到明显提升。

止血生肌虫白蜡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载:“江浙之地,旧无白蜡,十余年间,有道人自淮间带白蜡虫子来求售,状如小芡实,价以升计。”该书还记载了用白蜡虫制取白蜡的基本过程:“每以芒种前,以黄草布作小囊,贮虫子十余枚,遍挂之树间,至五月则每一子中出虫数百,细若蠛蠓,遗白粪于枝梗间,此即白蜡,(虫)则不复见矣。至八月中,始剥而取之,用沸汤煎之,即成蜡矣。”我国是利用虫白蜡最早的国家,养殖白蜡虫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白蜡虫是蚧科白蜡蚧属昆虫,为我国特产的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白蜡虫春季孵化,雄性幼虫在树枝上固定不动,可以分泌蜡丝。随着生长,蜡丝不断增加结成蜡花,最后,虫体完全被蜡花包埋,远远看去整个枝条像被白雪覆盖一般。传统白蜡加工为水煮压榨法,劳动强度大,功效低,含渣质。现在一般用蒸汽治蜡法,操作简便,功效高,生产安全且蜡质好。

白蜡虫多寄生于白蜡树、女贞树上面。在明代的时候,我国已经广泛种植白蜡树养殖白蜡虫,制取虫白蜡。明代孙蕡《酬王道原》:“柳色迎征棹,薇香忆盛年。讼庭栽白蜡,官路到红船。”反映出广泛种植白蜡树的情况。汪广洋《初夏》:“小树暮天收白蜡,平芜晴日放新鹅。南州高士亭前客,尤爱沧浪第一歌。”描写了人们采收虫白蜡的情景。清代颜启芳《蜡虫》:“蜡虫生树谁最多,越嶲以南生山阿。邛都虫子嘉州蜡,如红画玉龙腾梭。正当三月四月期,楚南虫客纷奔肥。穿宕越岭人如蚁,正是虫生得意时!”该诗描写了当时四川人民养殖白蜡虫的盛况,至今四川仍是虫白蜡的道地产区,生产的虫白蜡产量大,品质佳。虫白蜡不仅能生产优质蜡烛,还可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印染、机械、电子、日化、造纸等行业。

“白蜡外科之要味,禀金收敛坚凝气,生肌止痛续骨筋,补虚治痨益脾肺。”(明代李梴《医学入门·白蜡》)虫白蜡又名白蜡、虫蜡、木蜡、树蜡、蜡膏,为白蜡虫的雄虫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虫白蜡味甘、淡,性温,具有止血、生肌、定痛、敛疮的功效,用于金疮出血、尿血、便血的治疗。朱丹溪说:“白蜡属金,禀受收敛坚强之气,为外科要药。与合欢皮同入长肌肉膏中,用之神效。”《本草求真》载:“虫蜡,味甘气温。按甘益血补中,温能通经活络,故书载能止痛生肌,补虚续绝,与桑螵蛸同有补虚之意,可为外科圣药。”此外,虫白蜡还常作为药物的赋形剂,制丸、片的润滑剂使用。

清热明目话秦皮

“春风飞扬大道旁,不惜高楼绣纹巧。绛脂无力泪长流,白蜡能干香暗收。”(节选自明代沈一贯《邯郸词》)白蜡树为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因树上能放养白蜡虫而得名。在发明虫白蜡之前,白蜡树被称为梣树,因“其木小而岑高”得名。古人常用梣皮制墨和入药。陶弘景说:“而水渍以和墨书,色不脱,微青。”宋代制墨家叶茂实制墨时,会加入梣皮、木贼草等中药,其墨坚实如玉,光泽如漆,为传世名墨。明代袁华《赠刘宗永》:“却扫烟煤开瓮牖,梣汁和胶审时候。”就是描写用梣皮汁、阿胶等中药制墨的工艺。梣皮又名秦皮、秦白皮、蜡树皮等,很早就用来入药。《淮南子》云:“梣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神农本草经》将秦皮列为中品,载其:“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梣高木小最堪夸,误作秦皮辗转差。合制丹方寻道士,常留墨色觅书家。妇人崩带功能奏,儿辈惊痫力可拿。性滞益精还有子,煎汤洗去眼中花。”(清代赵瑾叔《本草诗·梣皮》)秦皮为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是常用的清热燥湿类中药。秦皮味苦、涩,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清肝明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肺热气喘咳嗽的治疗。李时珍说:“梣皮,色青气寒,味苦性涩,乃是厥阴肝、少阳胆经药也。故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涩而补也。”

“秦皮苦寒解热痢,清肝主风寒湿痹,补精止带洗惊痫,点赤眼肿除翳泪。”(明代李梴《医学入门·秦皮》)秦皮苦涩性寒,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可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如《伤寒论》之白头翁汤;配伍黄柏、泽泻等,可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

“秦皮苦寒可兼涩,补肾平肝目自明。崩节痫惊热痢愈,益精填髓亦多情。”(清代王如鉴《本草约编·秦皮》)秦皮归肝经,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单用煎水洗眼,或配伍栀子、黄连、夏枯草等煎服,可治疗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配伍木贼、谷精草、桑叶等,可治疗肝经风热、目赤生翳。秦皮具有保肝作用,配伍茵陈、蒲公英、黄柏、大黄等,可治疗急性肝炎。

“秦皮苦寒,明目涩肠,清火燥湿,热痢功良。”(明代龚廷贤《药性歌括四百味·秦皮》)秦皮具有平肝止痉功效,配伍茯苓、甘草等,可治疗小儿发热惊痫。秦皮具有抗致病菌和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现代临床用其制成喷雾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疗效。虫白蜡和秦皮皆归肝经,虫白蜡性味甘温,有补益功效,能强筋止血生肌,为外科圣药;秦皮性味苦寒,能平肝清热明目止痉,可治疗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小儿发热惊痫。秦皮味涩,尚能止痢止带,功用良多。(黄新生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 健康检查
  • 经验丰富
  • 设备安全
  • 项目安全
  • 信息保存
  • 贴心服务

本站关键词:中医,中医名家,中医专家,中国中医,中医教授,全国名中医,中国名中医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名家网 ICP备18008845号-1

在线联系
在线客服
TOP
扫一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