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药方

名医名方 麻黄附子地黄饮

名医名方 麻黄附子地黄饮

张炜,男,1962年出生,主任中医师,现任南阳张仲景医院业务院长,南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8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第···...
这里可以放广告

详情介绍:

张炜,男,1962年出生,主任中医师,现任南阳张仲景医院业务院长,南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8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儿科工作37年,潜心于仲景学术研究,致力于中医儿科经方临床应用研究。

组成:麻黄6g,炮附子6g,细辛6g,熟地黄12g,山茱萸6g,肉桂4g,麦门冬6g,五味子4g,石斛6g,肉苁蓉6g,巴戟天6g,石菖蒲6g,茯苓6g,桃仁6g,红花4g,地龙6g,红景天6g。(以上为体重15kg小儿用量,临证随年龄、视病情增减。)

功能:补肾化瘀,辛温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肺炎、哮喘、肺部真菌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属肾虚血瘀、风寒稽留证者。临证表现为咳嗽喘息迁延不愈,动则咳喘,遇凉即发或加重,手背、指尖凉,面色晦暗,下眼睑青灰,舌淡红苔白,舌下络瘀,脉微。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饭前温服。

方解:麻黄附子地黄饮是张炜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方,由麻黄细辛附子汤、地黄饮子、桃红饮加减而成。“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类证治裁》),且久病必瘀;患儿动则咳喘,肾气虚也,因“肾者,作强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病在少阴;遇凉即发或加重,属寒邪内伏;手背、指尖凉,风寒外袭,病在太阳;面色晦暗,下眼睑青灰,舌下络瘀,血瘀之候;舌淡为阳虚,舌红为阴虚,舌淡红则为阴阳两虚;肾阴肾阳俱虚,肾气虚弱也。“脉微者,病在少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伤寒论》)此为太阳少阴合病,肾气虚弱,风寒内伏,血脉瘀滞,当表里同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伤寒论》)故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温阳解表,搜剔伏寒。肾气虚弱者以地黄饮子滋阴温阳,以小儿脑窍未闭,不用远志、薄荷;地黄饮子原治“喑痱”,但温养肾气尤为平和,此治咳喘,老医之妙。另加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红景天益气平喘。

加减:偏阳虚,增桂、附用量;偏阴虚,减桂、附用量;痰盛或肺部湿罗音明显,加紫苏子、白芥子;喘甚,加蛤蚧;汗多,加麻黄根、仙鹤草;便秘,加郁李仁;纳呆,加苍术、藿香;风热,加桑叶。

医案:刘某,女,8个月。代主诉:咳嗽、痰鸣2月余,加重20天,闹夜3天。先因流涕、咳嗽、痰鸣住院治疗两周后缓解,但出院后仍因咳嗽、痰鸣反复就医,近20天加重,阵咳、痰壅、下半夜闹人。大便质稀次频。舌淡红,苔白滑,脉微。结合实验室相关检查,拟诊:肺部真菌病。给予麻黄附子地黄饮加减调治2月余,病愈。(南阳张仲景医院郑亚飞张亚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在线咨询

*
*
  • 健康检查
  • 经验丰富
  • 设备安全
  • 项目安全
  • 信息保存
  • 贴心服务

本站关键词:中医,中医名家,中医专家,中国中医,中医教授,全国名中医,中国名中医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名家网 ICP备18008845号-1

在线联系
在线客服
TOP
扫一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