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陈氏针法治失眠

  • 发布时间:2021-02-03
  • 发布者: 王全云
  • 来源: 中医名家网
  • 阅读量:3751

     中医治失眠具有确切疗效,副作用小,特别是针刺治疗,如“岭南陈氏针法”,在继承传统针刺的基础上,在手法上实现无痛、准确、快速进针、防止污染等效果,从而让患者大大提高依从性。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失眠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关于它的病因,历代医家论述,各有所长。具有代表性的是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中所云:“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张氏之论较为确切实用,“心受外邪侵袭,失去对其他脏腑的指挥能力,继而出现不寐。营气不足(大病、久病、温热病、恶性病心营暗耗)减弱了与其他脏腑交通互助功能,主导功能继而无权,以致不寐。《内经》有“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多卧”等别名。

目前对失眠的治疗方面,临床上还是主要的选择西医药物治疗,特别是在基层医疗单位,由于顾及西药的副作用,同时许多医生常对失眠不作处理,这样做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明显受损,且和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其他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但服用西医常用的安眠催眠药物,可导致明显的临床副作用。

中医具有确切疗效,副作用小,特别是针刺治疗,如“岭南陈氏针法”,在继承传统针刺的基础上,在手法上实现无痛、准确、快速进针、防止污染等效果,从而让患者大大提高依从性;在补泻上创造出分级补泻法,让不同体质失眠患者实现补泻的量化操作;同时针刺时采用导气手法,飞经走气,气至病所,从而大大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只要充分掌握岭南陈氏针法的针刺要领和相关的辨证理论体系,其疗效比其他疗法具有较明显优势,因此是一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案例1

罗某,女,20岁, 因“入睡困难2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近因受惊后出现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睡不宁加重,梦多,易于惊醒,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细。

诊断:不寐(心胆气虚型)。

治则: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主穴:神门(左)、安眠(左)、内关(右)、三阴交(左)、足临泣(右)。

治法:内关(右)、足临泣(右)用补法,进针得气后,运针以慢按轻提为主,配合小角度捻针;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足临泣(右)照磁灯,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中运针催气,以加强经络气血调和。

耳穴贴压:心、胆、神门穴,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者自行按压穴位,每日5~6次,每次10~15分钟,睡前宜久按压。每天治疗1次。

第2日二诊:患者入睡困难明显好转,多梦较前减少,易惊减轻,每晚可睡5~6小时,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取穴:百会、安眠(右)、神门(右)、内关(左)、足临泣(左)。针刺足临泣(左)时,进针得气后,运针以慢按轻提为主,配合小角度捻针。余穴刺法,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足临泣左照红外线灯。

3~6诊(分别是3~6日):患者面露喜色,诉眠佳,每晚可睡6~7小时,舌淡红,苔薄白,脉缓。辨证交替选神门、内关、安眠、足临泣、心俞胆俞肝俞

7~10诊(分别是7~10日):患者神清气爽,喜诉夜可宁睡,神疲、心悸、善惊改善,舌脉平。为巩固疗效,仍旨原意,隔日1次,再经1疗程针治后,诸症平。

按语:患者本次发病是因受惊致心、胆经气失调,心虚则神不内守,胆虚则少阳之气失于升发,故遇事易惊,神魂不安,导致失眠加重。治疗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原则。神门为心经原穴,针刺之可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脾肾气机,使三阴之经得以平衡而协调阴阳,如《针灸甲乙经》说:“惊不得眠……三阴交主之”;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宁心安神之效;安眠为经外奇穴,具有宁心安神之效。足临泣为胆经俞穴,具有镇惊之功效,辨证交替选配有关背俞,诸穴合用,可收安神益智之效。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调理神志,合理生活作息,增加户外运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案例2

梁某,男,27岁, 因“入睡困难4年,加重1周”就诊。诉于1周前因工作劳累,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每晚可睡3~4小时、醒后自觉头部胀痛、神疲肢倦、纳呆、舌质淡、舌苔薄腻、脉稍数。

诊断:不寐(心脾两虚型)。

治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主穴:神门(左)、三阴交(右)、安眠、足三里(左)、内关(右)。

治法:三阴交右、足三里左、内关右用补法,进针得气后,运针以慢按轻提为主,配合小角度捻针;余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足三里左照神灯,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运针催气,以加强经络气血调和。左右交替取穴,连续针刺3次,日1次。耳穴贴压:心、脾、神门穴,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者自行按压穴位,每日5~6次,每次10~15分钟,睡前宜久按压。

第2日二诊:患者入睡困难明显好转,每晚可睡6~7小时,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取穴:百会、安眠右、神门右、内关右、照海左(用补法)、阴陵泉右。针刺照海左时,进针得气后,运针以慢按轻提为主,配合小角度捻针。余穴刺法,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照海左照神灯。

第3日三诊:患者神情舒缓,面露喜色,眠佳,每晚可睡7~8小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取穴:安眠左、足三里左(用补法)、三阴交右。针刺足三里左时,进针得气后,运针以慢按轻提为主,配合小角度捻针。余穴刺法,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

第4日四诊:患者神清气爽,喜诉夜可宁睡,舌脉平。为巩固疗效,仍旨原意,隔日1次,续治疗3次后,诸症平,病愈矣。

按语:患者本次发病是因劳倦太过伤脾,脾气虚弱,运化失调,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而致不寐。脾虚运化功能减弱则出现纳呆。治疗以健脾益气,宁心安神为原则。神门为心经原穴,针刺之可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脾肾气机,使三阴之经得以平衡而协调阴阳,如《针灸甲乙经》云:“惊不得眠……三阴交主之。”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具有宁心安神之效。辨证交替选用上穴,可收安神益智之效。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调理神志,合理生活作息,增加户外运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 健康检查
  • 经验丰富
  • 设备安全
  • 项目安全
  • 信息保存
  • 贴心服务

本站关键词:中医,中医名家,中医专家,中国中医,中医教授,全国名中医,中国名中医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名家网 ICP备18008845号-1

在线联系
在线客服
TOP
扫一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