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

耶律楚材的赠医诗

  • 发布时间:2022-01-10
  • 发布者: 王莉
  • 来源: 中医名家网
  • 阅读量:818373

耶律楚材(1190—1244),金元间义州弘政(今辽宁义县)人,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契丹族,有《湛然居士集》等传世。耶律楚材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与大圣安寺的澄和尚即圆照大禅师、儒医郑景贤、御医高善长等均有医事往来,并写诗相赠。

金元时期医学继承了唐宋医学的传统,汲取了少数民族医学和外邦医学的精粹,不断发展繁荣。当时,金元四大家医学流派的理论争鸣,医药学著作竞相刊行,蔚为大观。医官参政,儒而医,医而仕,是元朝特有的入仕现象。元太宗窝阔台汗施行一系列汉化政策,聘任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呼为“长髯人”。同时,元朝的太医院征召的儒医郑景贤、高善长、田阔阔等侍医们,对窝阔台汗的治国方略影响很大。元世祖忽必烈为政期间,医官参政成为常态。例如,许国桢博通经史,尤精医术,以医征至翰海,为忽必烈留守掌医术。待世祖即位,任提点太医院事,升礼部尚书。后进光禄大夫,时人称“许光禄”,撰有《御药院方》传世。许国祯给世祖举荐的名医韩公麟,敕授医正郎、御药局副使。成宗继位后,韩公麟被授承直郎、太医院副使。又如针灸学家窦默集名儒、名医、名臣于一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等职,有《针灸指南》《标幽赋》等传世。其他江西南城)太守的沙图穆苏儒医兼通,撰有《瑞竹堂经验方》,是江西旴江医学代表医家。

网2.png

赠诗圆照大禅师

耶律楚材在《谢圣安澄公馈药》中写道:“一粒灵丹寄我尝,湛然回简谢西堂。杀活一草真难会,药病相治未易量。子细嚼时元不碍,浑沦吞下也无妨。圣安骨董知多少,卖弄千年旧药方。”意思是说,得知耶律楚材生了病,澄公寄来灵丹丸药疗疾,弟子用诗简回谢恩师。虽然用草药祛疾似乎难以决定生死,药与病的相互作用也不易衡量。但我相信澄公的医术,把药丸仔细咀嚼和囫囵吞下都无大碍。大圣安寺有多少为人珍视的古董?千年的古药方也是值得夸耀的。这首答谢馈药的诗,是写给中都即当时燕京大圣安寺的住持圆照大禅师的,时人称之澄和尚。耶律楚材初从圣安寺的澄公问道习禅,后投于万松行秀门下,苦修三年,允为居士,形成禅儒兼容的思维模式。1218年,元太祖成吉思汗闻其才学征聘之。耶律楚材离开燕京随太祖西征,以佛治心、以儒治国,辅佐元太祖成就大元伟业。

在中国医学史上,寺观医学是重要的分支之一。晋代葛洪、南北朝陶弘景和唐代孙思邈,都是道医的杰出代表。佛家传统的五明学中,就有“医方明”,即医治疾病的方法和经验。南北朝时的于法开、支法存、释昙鸾等,即为当时著名的僧医。萧山竹林寺女科,由南齐(479—502)古崇寺主持高昙始创,师徒代代相传,北宋时已誉满大江南北。圆照大禅师亦精于医理,为患病的弟子寄药疗疾,才有了这首互动的答谢诗。

耶律楚材还有一首《寄圣安澄公禅师》的诗,“澄公屡有寄来书,不著寒温问讯予。老柏依然笼古殿,旃檀无恙锁精庐”。用柏树和旃檀来比喻澄公,留下主僧和居士探讨佛理医道的交往佳话。

赠诗儒医郑景贤

郑景贤,名师真,字景贤,号龙冈居士,元顺德府(今河北邢台)人。他精通医易,诗书琴俱精,是元朝著名的儒医。作为成吉思汗的从征医使和窝阔台汗身边的医官,深得信任。同为元代邢州的两大居士,耶律楚材与郑景贤交游深厚,称他是“龙冈医隐,天下奇才”。《湛然居士集》中有80余首诗是写给龙冈居士的,留下“林下因缘千古重,人间富贵一钱轻”的佳句。

耶律楚材曾经隐居邢台数年,圆照大禅师推荐他拜净土寺高僧万松行秀为师,因此与郑景贤成为禅友。后来,两人随成吉思汗西征,郑是“三太子医官”随侍窝阔台汗;耶律楚材则系“辽宗室近族”,被成吉思汗聘至西征军营咨访征战治国方略。他们多次劝止大军屠城,拯民众于战争水火之中。在《寄景贤》诗中,耶律楚材自讼:“十年擐甲足疾作,三月弹琴臂力衰”,即自己因征战十年,穿着甲胄而患足疾;却又因弹琴逾时,腕臂作痛,即使是“因病得闲闲却病,闲中虽病也便宜。”耶律楚材精于琴艺,是金末鼓琴国手苗秀实的亲传弟子。他与郑景贤同为饱学之士,一人酷爱诗文翰墨,一人醉心琴声音律,视此为修身养性之道。“我爱龙冈老,鸣琴自老成”,是对郑师真琴艺的称赞;“词翰双全妙天下,银钩深似鲁公书”,是对龙岗居士诗文翰墨的溢美;“龙冈漆水两交欢,纵意琴书做老闲”,则表达了对他们共同追求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赠诗御医高善长

耶律楚材的《赠高善长一百韵》一诗,是写给御医高善长的五言长诗。高善长是辽阳籍的名医,元太宗七年(1235)蒙古军破汴梁,高善长被征为太医。诗序中写道“高善长本书生也,屡入御闱而不捷,乃翻然医隐。悉究难素之学,后进咸师法焉。与龙冈居士善,尤长于诗。”高善长本是一介儒生,屡试不第后,才弃儒习医,成为当地名医。他与龙岗居士郑景贤是好友,也是一位擅长诗艺的儒雅之士。

“先生乃医隐,退身慕羲皇。难素透玄旨,针砭能起僵。可并华扁迹,可联和缓芳。门生皆良医,西海高名扬。”耶律楚材说,先生退隐为医,仰慕制九针的伏羲的医术,详尽推究《难经》《素问》的深奥义理,用针砭治病救人。医术医德可与古代医家华佗扁鹊、医和医缓相媲美。门生都是医术高明的杏林妙手,在衍水一带声名遐迩。

在军营中他与先生相逢,“我叹白头翁,君亦嗟髯郎”。请教医药和养生之道,先生开口说:“医术与治道,二者元一方。武事类药石,文事如膏粱。膏粱日日用,药石藏巾箱。”治病和治国的方法是相通的,要文修武备。礼乐教化的文事就像每日要吃的粮食,而兵法征战就类似药石,平时应该藏在药箱里,治病才用得上。“一朝有急病,药石施锋铓。病愈速藏药,膏粱复如常”。先生还以用药之法比喻用兵之道,“国老似甘草,良将比大黄”。令他心领神会,施治应缓急相辅,刚柔相济,“一缓辅一急,一柔济一刚”。耶律楚材接着吟道:“寒多成冷痼,热盛为疮疡”。先生用寒温过极,人体便会出现冷痼和疮疡的道理,告诉他“政猛民伤残,政慢贼猖狂”。在用药上就要如《素问》所主张“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疗热用连蘖,理寒宜桂姜”。耶律楚材略通医理药性,感叹先生的比喻实在太精辟。

“未病宜预治,未乱宜预防”。先生引用《素问》里的格言,解答养生的询问,“五行不偏胜,所以寿而康”。而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保生必求源,胃府为太仓”。耶律楚材在诗的最后说,“问一而得二,和璧并夜光。走笔书新诗,一笑呈龙冈”。耶律楚材本是请教颐养延年之道,先生却以医药为引,讲述了上医治国的道理,与和氏璧、夜明珠一样珍贵。耶律楚材并将把这首诗寄呈龙冈居士。(原所贤  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

  • 健康检查
  • 经验丰富
  • 设备安全
  • 项目安全
  • 信息保存
  • 贴心服务

本站关键词:中医,中医名家,中医专家,中国中医,中医教授,全国名中医,中国名中医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名家网 ICP备18008845号-1

在线联系
在线客服
TOP
扫一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