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月经病的艾灸方法
- 发布时间:2022-10-25
- 发布者: 王莉
- 来源: 中医名家网
- 阅读量:48720
艾灸是中国传统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艾灸疗法具有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阳补虚,补中益气,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强身益寿等功效。
一些常见的月经病可用艾灸来调理,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一、月经不调
1、功能性子宫出血
吕玉娥采用艾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具体方法:艾灸双侧隐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内侧,距趾甲角1分)。
把艾绒制作成米粒大小圆锥形6炷,待快燃尽时用拇指按压艾炷。每日灸 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 1~2天。
2、月经过多
邬继红直接灸脾虚型月经过多患者,取双隐白穴;肝郁型患者取双大敦穴。
操作:患者取坐位,选用成品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后,当患者感觉烫而不能忍受时取下,连续灸3壮。
从经期第2天开始,每日灸治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即2个月经周期)。
3、曹淑珍采用艾灸治疗月经不调
主穴:阴交。
配穴:气虚加隐白,百会;血虚加足三里、三阴交;血热加血海、膈腧;气滞加太冲或行间;肝肾阴虚:太溪、肝俞、肾俞。
方法:温和灸,采用温灸器熏烤,以温热舒适为度,30~60分钟,7~10次1个疗程。艾柱灸隐白穴,左右共灸40~60壮,每日1~2次。
二、崩漏
沈丽君用艾灸治疗崩漏,操作方法:在隐白穴处周围艾熏,至皮肤潮红烘热为度,每次10~20分钟,1日3~5次,血止后续灸1~2天。
三、痛经
1、张乐伟采用艾灸治疗痛经
具体方法:在患者腹部气海、关元和中极穴区域悬空施灸,约25分钟,然后灸八髎穴至腰阳关穴区域20分钟,至皮肤红晕,感觉有热度为宜。
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施灸,至经期第2天结束,每日1次,连续5天。
2、潘兴芳等纯艾灸法治疗
经期稳定者于经期前7天,经期紊乱者以乳房胀痛等经前症状为开始标志,艾条灸双侧子宫I穴和子宫Ⅱ穴,每穴各灸10分钟,每日1次,直至月经结束。连续艾灸3个月经周期。
3、杨继军等隔物灸方法
以神阙穴艾炷隔盐姜灸、关元穴艾炷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根据痛经的轻重程度施灸,轻度每次灸4壮,中度每次灸6壮,重度每次灸8壮。
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第1个疗程于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3天;第2、3个疗程均于月经前3天开始,每天1次,连续治疗6天。
四、闭经
娄玉方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人工流产后继发性闭经。
主穴:归来,关元,三阴交(双),血海(双)。
另外依证型随证加取。肾虚型:太溪。气滞血瘀型:太冲、气海。气血亏虚型:足三里。寒凝血瘀型重用艾条。
操作方法:悬灸30~6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共针治3个疗程。
【总结】
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尤其是月经不调、痛经,疗效较好。但是需要注意几点问题:
1、采用灸法治疗时需要以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如果辨证不当或是取穴错误。不但对疾病的治疗没有帮助,反而会加重病情。
2、如果直接灸或者施灸不当出现的灸疮,多为无菌性,一般不需要处理,只要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即可。此外,可采用以清热活血、化腐生肌药为自制灸疮膏处理。
提醒:本文配穴建议、施灸方案等仅供同道参考和交流,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建议患者就医辩证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