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也要积极动起来

  • 发布时间:2022-07-11
  • 发布者: 王莉
  • 来源: 中医名家网
  • 阅读量:59953

   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都缺乏运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因为身体虚弱或情绪不好,有的担心运动会使肾脏病加重,血透或腹透患者则因担心运动会损害血管通路或腹透导管而减少活动。

  不同病情确实会对运动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前臂血管通路可能会影响所在手臂的大幅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腹膜透析患者不适合游泳或提举重物,但这些都不应成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参加运动的“正当”理由,适度的运动对不同类型的肾功能不全患者都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肾功能下降,慢性肾脏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以及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有很多好处,如增加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预防肌肉损害和改善肌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此外,科学运动还可以积极纠正维生素D缺乏、贫血和营养不良,可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康复的效果。

  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灵活性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参加能够耐受的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60分钟,每周3-5次。为了降低运动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应在医生帮助下做好运动康复前的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运动量取决于患者的运动能力,应遵循“低起始量,缓慢加量”的原则。

  慢性肾脏病患者推荐运动处方(FITT原则):

  运动频率(Frequency):慢性肾脏病患者,无论肾功能处于哪个期,都应在日常体力活动的基础上,每周进行至少3次运动训练。

  运动强度(Intensity):慢性肾脏病患者,无论肾功能处于哪个期,建议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进行中等强度的耐力性运动和力量性运动。

  运动时间(Time):建议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目标是每周累积150分钟,可根据自身情况分次进行。对于血透患者来说,建议在饭后2小时或睡前至少1小时进行运动,透析治疗时在治疗前2小时适合运动。

  运动类型(Type):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以及柔韧性和神经动作练习。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状况下进行的运动训练,要求全身主要肌群都能参与、运动持续较长并且有韵律,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操等。

  抗阻运动是指肌肉对抗自身重力或外来阻力的主动运动,抗阻运动能够恢复和增强肌肉力量。常见的抗阻运动项目有仰卧起坐、俯卧撑、弹力带训练等。

  柔韧性练习是指通过柔和的肌肉拉伸和慢动作练习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及关节活动范围,此有助于防止肌肉在运动中损伤。常见的柔韧性练习包括:主动或被动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太极拳、气功、瑜伽等。透析患者的运动方式要根据透析通路的位置适当调整。

  若患者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暂时停止运动训练。

  绝对禁忌:近期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性不稳定性心绞痛,未控制的心律失常,活动性心内膜炎,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狭窄,心力衰竭失代偿期,急性肺栓塞、肺梗死或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急性主动脉夹层,有安全隐患的身体残疾等。

  相对禁忌:确诊的冠状动脉狭窄,未控制的室性早搏,获得性心脏传导阻滞,近期中风或脑缺血发作,精神损害不能配合,安静状态下血压过高(收缩压>20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未经纠正的重度贫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肾内科医生冯欣慧)

  小贴士

  在运动康复训练过程中,一旦出现以下情况要立刻终止运动:

  1、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2、头晕、头痛、视物不清;

  3、心悸、大汗,自测脉搏过快,心律严重失常;

  4、明显的疲劳感,休息后不能缓解;

  5、肌肉痉挛、关节疼痛等。

  运动康复的安全注意事项:

  1、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变化,出现严重水肿和血压异常时需暂缓运动,一般运动时的适宜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最大心率=220-年龄);

  2、血糖过高或过低时,需暂缓运动(通常指血糖>13.9毫摩尔/升或<5.6毫摩尔/升);

  3、糖尿病或低血糖倾向的患者应准备好糖果、点心,一旦怀疑有低血糖,及时监测指血血糖,并进食甜食;

  4、如果有开放性伤口及没有愈合的溃疡,应避免游泳及负重运动;

  5、抗阻运动过程中应全程保持正常呼吸,不要憋气;

  6、腹膜透析患者最好在干腹时运动。为了防止腹透管出口处漏液,运动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腹压明显升高的动作;

  7、避免在空腹和感冒时运动;

  8、如果在运动后出现低血压和任何不适,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来源:文汇报

  • 健康检查
  • 经验丰富
  • 设备安全
  • 项目安全
  • 信息保存
  • 贴心服务

本站关键词:中医,中医名家,中医专家,中国中医,中医教授,全国名中医,中国名中医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名家网 ICP备18008845号-1

在线联系
在线客服
TOP
扫一扫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