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

中老年人常见小病的治疗偏方

  • 发布时间:2023-01-26
  • 发布者: 王莉
  • 来源: 中医名家网
  • 阅读量:60066

日常生活中,身体难免会有点小病小痛,别担心,本章我选择了一些针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好用的老偏方,这些老偏方也是我经常给我的患者开的方子。对治常见的风寒感冒、打嗝、胸闷、便秘等等都很有效。

1、生姜水刮擦,速治风寒感冒

症状:中老年人风寒感冒

偏方:用生姜榨汁,按1:1与温开水混合。在颈椎旁的皮肤上涂点生姜水,然后用一个1元硬币在皮肤上用力刮,刮的方向是与脊柱平行,从上往下用力刮三四下,至局部皮肤变红、变紫为止。颈部刮完,轮到胸背部,即胸椎旁两边的肌肉区域。

人到老年,抵抗力一般都会变差,我的隔壁以前住过一位老伯,就很容易得感冒。有一次他又感冒了,吃了两片药,睡了半天,还是头痛得厉害,而且背部发紧,像背了个龟壳。

他以为药没有效果,又吃了三片,不一会就胃痛起来了,他又吃了两片胃药才缓解。他实在折腾不起了,就等我下班回来敲门来拜访我。

我听他说完症状,又检查了一下,跟他说这是得了“风寒感冒”。老伯一听,就说这感冒实在难受,吃药又不顶用,有没有其他办法缓解一下呢?我说当然有,让他脱下上衣,马上给他做个刮痧治疗。

刮痧前,我先切了几片姜,压榨了些生姜汁出来,用温开水以1:1的比例混合,然后涂少量姜水在老伯的颈椎脊椎两侧旁开约2厘米的皮肤上,也就是中医所讲的膀胱经所过区域。再用一元钱硬币,沿与脊柱平行的方向,从上往下用力刮三四下,见皮肤发红、变紫即可。刮完颈部后,就到胸背部,即胸椎旁两边的肌肉区域,同样是沿脊柱平行的方向竖向刮,刮到皮肤发红、变紫。

毕竟是拿金属刮皮肤,所以老伯一开始觉得有点痛,我告诉他要忍着,见他实在受不了,就再加点姜水润滑。等我把颈部给刮完后,老伯立马就觉得头不那么痛了,等我再把胸椎旁的皮肤给刮完,老张更觉得发紧的背部立马松弛下来。我又在胸背部沿着一条条肋骨多刮了几条痧斑,完工后老张大呼舒服,说背上的龟壳已经完全不见了,但头部前额处还有点痛。于是我又在他的眉毛上缘和发际处涂点姜汁,然后紧靠着眉毛的那点儿皮肤,沿着眉毛向左向右刮,再沿着发根横向刮。最后,又在眉毛之间的印堂穴位置,从上往下刮了几下。

这么一来,老伯说现在连最后的一点疼痛也消失了。我告诉他,虽然症状缓解了,但还是要注意休息。我让他回去喝杯热水,早点上床睡觉。第二天我出门的时候,碰见老伯,他说全身已经没有任何症状了。

为什么刮痧的效果这么神奇呢?说起来还是有科学根据的。感冒患者之所以感到身体会发热、头痛、身懒、全身酸痛,直接原因是感冒时体内的前列腺素水平明显升高所致。市面上大部分感冒药的作用原理就是降低前列腺素水平。而大量研究表明,刮痧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也能够起到降低体内前列腺素含量的效果。此外,感冒时患者怕冷、背紧,是因为此时皮肤下血管收缩,肌肉收缩痉挛,而刮痧时能够直接使皮肤下的血管扩张开来,同时令肌肉迅速放松,其起效速度往往是感冒药都望尘莫及的。

其实刮痧不用生姜水,使用普通的温水或润滑油也可以,但如果加上生姜水效果会更佳。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抗炎、止痛的药效作用,与感冒药本身有类似的效果。采用生姜水在背部太阳经刮痧,用生姜的药效达到解表祛风散寒效果,刮痧以利风邪外出,双管齐下,疗效当然更好。

但要注意,刮痧这种手法,一定要有适度的力度。如果只是像挠痒痒一样,刮不出痧斑,效果就不明显了。

另外说明一下,在前额处刮痧之所以选择眉毛上端或发际处,原因主要是怕刮出来的痧斑影响面容,但如果感冒后能够请假在家里休息,也可以直接在前额处刮,一般痧斑在一两天内就会自动消失。

  2、打嗝不止,按按攒竹穴深呼吸

症状:呃逆(打嗝)

偏方:用双手拇指点按、压迫两边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的攒竹穴,力量由轻至重,直到产生局部酸麻胀的感觉,再逐渐增加强度(刺激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并配合深吸气屏气动作。

呃逆病名首见《万病回春》。古称“哆”“哕”,俗称“打嗝”“打呃”,又称“哕逆”。虽然打嗝不会死人,却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症状。好在一般的打嗝在数分钟内即可平息,或者喝口水,咽口馒头,或做些其他事分散下精神就能消失,但也有些打嗝相当顽固。

在“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系列书第一册(《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第154页:

《打嗝不断,烧一片指甲让你很舒畅》)中,我曾介绍了几种治疗打嗝的方法,书出版后,我接到不少读者电话、短信、信件,有不少人说上述方法效果挺好,但也有人反映并不理想。这不奇怪,临床上病情千变万化,不可能做到一种方法能够百试百灵。下面就结合病例介绍一下其他有效方法。

上个星期我才接诊过一位呃逆患者,他是傍晚快下班时才来的。他是一个单位的副总,姓李,中午吃饭时喝了点酒,结果饭后就开始不停打嗝,在同事、下属面前很是尴尬,都没法再上班了,于是直接来医院挂了个急诊号,急诊科的医生给他打了胃复安,还进行了针灸,但仍然无法止嗝,于是就让他直接上来找我看了。

本来治呃逆用针灸的方法是非常理想的,不过由于患者刚刚才扎完针,再扎就不太愿意了。我想了一下,告诉他用按摩方法也能治,李总听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我让他坐好,自己站到他面前,用双手拇指点按、压迫他两边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的攒竹穴,力量由轻至重,直到产生局部酸麻胀等感觉,等患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强度。约2分钟后,只见他的呃逆已开始减少,我再让他同时做深吸气动作,吸足一口气,然后屏气10~15秒,之后再吐气。吐气时我同时松开双手拇指,停止按压攒竹穴,等他深吸气及屏气时再重新按压。这样反复操作了四五次后,李总的呃逆就基本停止了,我让他休息几分钟,自己则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十分钟后,我收拾好了,李总的呃逆也没有再出现,我告诉他可以回家了,如果还有复发,就按照我这样的操作自己进行,李总很高兴地答应了。后面几天,我没有再见过李总,但却有另外一位患者来找我,说是李总的下属,李总当天治疗后打嗝再没有复发,在单位里还大力宣传我的医术高明,所以他才会专程前来就医的。

中医学认为,呃逆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致,西医称膈肌痉挛。西医学认为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阵发性随意挛缩,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从进化学的角度看,呃逆是一种反射活动,和呕吐反射、咳嗽反射本来均属于人体的正常反射途径,但随着人体的进化,呃逆反射渐渐退化,一般情况下均不会出现,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个原本退化的反射又会重新兴奋起来,导致频繁打嗝症状的出现。

“攒竹穴”为临床上治疗呃逆的常用有效穴位,有效率一般能在80%以上。它为足太阳膀胱的经穴,足太阳膀胱经挟背,与膈、脾、胃相连,因此按压此穴,就有宽膈降逆止呃之效。

而从西医学看来,呃逆本是一种神经反射,只要有方法能够干扰、打断这个神经反射,使这个反射活动中断,就能使呃逆消失。比如我们一般用的喝口水、咽口馒头,或做些其他事分散下精神,这些方法对于不少轻微的呃逆确有疗效,其原理就是干扰、打断了呃逆神经反射。攒竹穴所处的皮肤中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当刺激攒竹穴时,通过神经可直接兴奋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干扰、打断呃逆神经反射,从而达到治呃逆的效果。

至于深吸气屏气法,也有其治疗原理。从中医学来说,呃逆是气机上逆,而深吸气屏气,本身就是一种调气方法,自然能够治疗气机上逆之病。

现代医学证实,屏气10~15秒,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增高,令脑部的呼吸中枢兴奋起来,从而干扰甚至阻断呃逆神经反射。这种方法在西医临床上经常用到,比如某些疾病的手术中,患者常出现呃逆,影响手术进程,甚至不得不放弃手术。此时,有一种方法叫做重复吸入自体二氧化碳法,其操作就是用面罩紧密罩住患者口鼻部,令患者深吸气,慢呼气,从而提高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均可使患者的呃逆迅速停止,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下去。

  3、尿频了,别急,有的是对治妙方

症状:老人肾阳虚引起的尿频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市面上购买中成药“缩泉丸”,按说明书剂量服用。或取乌药益智仁山药各10克,三碗水煎至一碗水服用,每日1剂,每日一次,连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对不少老人家来说,尿频的确是个伤脑筋的事情。三年前,七十岁的罗大爷就发现自己上洗手间的次数频繁了。尤其天气不好,气温较低时,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要上一次洗手间。晚上更是要起来好几次,而且如果气温越低,这种情况似乎就会越严重。罗大爷年轻时当过兵,战友们主要都住在北方,多次邀请他冬天去聚聚,一起赏赏雪,喝喝酒,但因为这个尿频的毛病,罗大爷根本不敢前往。

刚开始罗大爷觉得这是年纪大的自然现象,但年年如此,到底是影响到了精神状态。最后还是家人拉着罗大爷去医院做检查。经过了几次检查,排除了前列腺增生、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最后还是确定不了病因。家人还想再给老人做多几项体检,但罗大爷已经厌倦了不断做检查,就想来找中医看看,经人介绍找到了我。

我接诊罗大爷时,摸他的脉象,发现肾脉很是虚弱,再追问他全身的症状,发现原来罗大爷除了尿频外,还经常有腰部酸软酸痛、膝关节怕冷酸痛、全身怕冷的症状,这些都提示患者有肾阳虚的征象。此外,罗大爷这些症状都与气温有关,温度一低,各种症状都会一起加重或诱发,这显然更加支持肾阳不足,不能温暖全身的判断了。

病因找到了,药方就容易开了,我写了三味药:乌药、益智仁、山药各10克,三碗水煎至一碗水,每日1剂,连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或将三味药等份研细末,每次5克,用水冲服,同样是每日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这个方子有个名字叫“缩泉丸”,最早记载于宋代陈自明撰写的《妇人良方》。“缩”,有减缩收敛之意;“泉”,原指水泉,此处则指尿液。缩泉丸的功效简单来说,就是“补肾缩尿”。

中医认为,肾主水,人体的排尿功能与其相关。肾为什么能够影响排尿呢?因为肾与膀胱是互相络属,互为表里的。小便的排泄与储留,全靠膀胱气化所司约,而膀胱要靠肾阳的温养,才能气化津液和司开阖以约束尿液。肾气充足,温煦膀胱,人体水液就会正常代谢。

但现在患者肾阳不足,中气下陷,膀胱失约,就会导致膀胱气化制约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多尿的毛病。方中乌药温肾散寒,益智仁温补肾阳,配以山药,共奏补肾固精,温肾缩尿之功。服用本方,能使肾虚得补,精气益固,寒气温散,遗尿自止,好像泉水缩敛一般,效果非常好。

现代药理学实验发现,老年人肾阳虚可能与肾上腺萎缩有密切关系。肾上腺分泌的激素能够促进肾脏对尿液中多余的水分进行重新吸收。当肾上腺萎缩时,分泌激素减少,肾脏重吸收尿液中水分的能力下降,排出的尿液就会比正常人要明显增多。而药理学实验却发现,缩泉丸能够改善肾上腺萎缩的情况,这可能是它治疗老年尿频的部分原理。

罗大爷回去后按照我的要求,连服了一个月左右,回来复诊时告诉我效果确实有,夜尿已经减至1~2次,白天可在三四个小时后才上一次厕所。我让他再服一个疗程,尿频的问题基本就算解决了。最后一次见到他时,罗大爷正准备收拾行李,前往北方找他的战友一起看冰灯呢。

其实缩泉丸以前在药房里可以轻松找到,但可能是它利润太低,现在已经不容易买了,医院里也没有这个药开,所以我才不得不开方来给罗大爷使用。读者如能找到这个成药,不妨直接服用成药,更为方便。

4、尿失禁的治疗偏方

症状:中老年人尿失禁

偏方:取站姿,用意念想着尾椎部,缩紧小腹肌肉,同时尾椎及臀部向前上方收缩上翘,还要想着尾椎旁的肛门收缩;维持数秒钟后,渐渐放松还原;再用意念想着尾椎部,将小腹肌肉向内缩紧,同时尾椎及臀部向后向上翘,并将尾椎旁的肛门收缩;维持数秒后,小腹和尾椎、臀部都逐渐放松还原。重复这一动作,做30次。每天进行3次。

中学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打麻将回来,不住地一个人发笑,我问怎么回事,妈妈说她今天和单位同事打麻将,有位老大妈平常很喜欢搓麻将,但手气不佳,总是输,今天她终于吃了一回大糊,赢了好多,乐得哈哈大笑,谁知竟然把尿也笑了出来,所以她才会一想起来就发笑。当时我听了这事只是当做一个玩笑,直到从医之后,才发现原来不少老人家的确有尿失禁的问题。

老人家为什么容易尿失禁呢?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由于年龄增大,盆底肌肉功能退化导致的,这叫做压力性尿失禁。一些在盆腔位置开过刀的患者,更容易有这个问题。

刘阿姨就是这样的一位患者,她五十多岁,曾经做过子宫全切术,半年之后就出现了尿失禁的症状,还伴有潮热汗出、腰酸、口干、大便无力的症状。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稍微劳累、咳嗽,小便就会溢出,严重影响到日常的活动。她吃过一些中药、西药,但效果都不理想,正好她朋友是我的患者,就过来找我看病。

她一来,就说出了她的烦恼。原来她认为自己的尿失禁是由于开刀引起的,后悔不该做那个手术。我就安慰她,正常老年人,还有两三成有尿失禁情况呢。之前的手术肯定是必要的,只是可能由于开过刀,加速了盆底肌肉的退化而已。

刘阿姨听我这么说,心情平和下来,问我该怎么治疗。我告诉她其实方法并不复杂,但需要她自己主动配合,积极锻炼一段时间。刘阿姨说只要能治病,怎么苦都不怕,于是我就教了她一个“神龙摆尾”的方法,具体是这样做的。

首先取定一个姿势,以站姿为最佳,用意念想着尾椎部,然后小腹肌肉逐渐向内缩紧,同时尾椎及臀部向前上方收缩上翘,还要想着尾椎旁的肛门收缩;维持数秒钟后,渐渐放松还原;再用意念想着尾椎部,小腹肌肉向内缩紧,同时尾椎及臀部向后向上翘,并将尾椎旁的肛门收缩;维持几秒后,小腹和尾椎、臀部都逐渐放松还原。重复这一动作,做30下。每天进行3次。这个方法由于将尾龙骨(尾椎)前后摇动,所以有个名字叫做“神龙摆尾”,很好听。

当然,如果只是名字好听,那只是假把戏,关键得有真疗效。神龙摆尾这个方法,其本质就是在进行盆底肌肉的功能锻炼,通过强化训练盆底肌肉,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这个思路是全世界医疗专家都公认的。而从中医角度看,尿失禁需要从肾经去论治,而尾椎这附近正好有肾经的经络通过,而且人体最重要的任、督二脉的起点,也在这个区域,因此反复做这个神龙摆尾,就能达到补肾、调补任督之效。

我还告诉刘阿姨,同时配合穴位按摩法,效果会更好,一般的按摩位置有两处:

1.按摩肾俞、太溪穴:每穴按摩5~10分钟,每日至少1次。

2.按摩尾椎,注意应深按至骨面,按到有酸麻胀感最佳,每次10分钟,每天3次。

肾俞和太溪穴这两个穴位,均为调补肾经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老年女性的尿失禁主要与肾虚不能固摄尿液有关,所以需要按摩这两个穴位进行补肾治疗。而按摩尾椎,实际上就是刺激在尾椎骨旁边的盆底肌群神经,使之重新兴奋,增强盆底肌群的功能。另外,如果同时配合服用肾气丸,效果会进一步提高。

刘阿姨按我讲的方法锻炼了一个多月,尿失禁的症状就改善了。轻微咳嗽时,小便已经不会再溢出了。她坚持练习了三个多月,尿失禁症状就彻底消失了,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力咳嗽和大笑,不会再担心出现问题了。

5、治疗便秘,按支沟穴效果佳

症状:中老年人便秘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每天选一个固定时间上厕所,尝试排便前,用拇指分别按压双侧支沟穴,按摩时,由轻到重,按摩指压处有酸麻胀痛感,反应灵敏者,10~15分钟后即感肠蠕动开始加强,有便意产生,则尝试排便。如不成功,则第二天再行尝试。10次为一疗程。

便秘对于某些年轻人来说,尚且“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一个中老人来说,更是充满无力感。我接诊过的一个老患者林大妈,便秘有七八年了,一般是四五天才大解一次,大解时很费劲,在马桶上坐半小时才算慢慢拉出来,实在排不出便,还得靠开塞露来帮忙。

今年年初,林大妈因为两个星期没排便,难受得很,还到医院里洗了肠,洗完肠后大便仍然难排,最后只好一点一点抠出来,抠到后来不小心损伤了直肠黏膜,还流了血,她的儿女们看了很是心疼。她女儿后来在我这里看过病,于是就带她母亲来找我,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她母亲长期便秘的问题。

我询问了一下,得知患者为治这个便秘,倒是花费了不少工夫。比如平时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经常运动,注意定期揉肚子,还坚持吃过一段时间的通便药,但后来别人告诉她通便药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反而会加重便秘,于是她就没再吃了。

鉴于患者便秘病程很久,估计难以一下改变,于是我教她一个偏方回家试用一下。首先,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例如清晨或晚上进厕所蹲马桶,尝试排便。这是为了让患者渐渐养成一个排便的固定习惯,以纠正以往长期排便无时间规律的情况。尝试排便前,用拇指分别按压双侧支沟穴,由轻到重,按摩指压处有酸麻胀痛感,反应灵敏者,10~15分钟后即感肠蠕动开始加强,有便意产生,则尝试排便。如不成功,则第二天再行尝试。10次为一疗程。

两周后,林大妈来复诊。她说按这个方法按摩四天后,就已经成功排便了一次。这两周天天都自己按摩支沟穴,两周内共排便四次,情况比以前好转了不少。我嘱咐她继续进行。

两周后她再复诊,说已经可以每1~2天大便一次,感觉真是舒畅。

老年人便秘,如果排除药物性、食物性,或如肠癌等器质性病变原因的话,一般都是因为脏腑功能亏虚,肠道蠕动减慢所致。那么按支沟穴为什么能治疗便秘呢?

支沟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的中线上。这个穴治疗便秘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针灸名典《玉龙歌》中就有记载:“大便闭结不能通……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中医认为便秘病因虽然复杂,但总由大肠传导失职而成,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能相关。肺居上焦,主一身之气,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正常,大肠传导就会变得有序,如果失常,大肠的传导功能就会出现问题,排便就会有困难。脾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关乎全身气机的调畅,脾之升运对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很有帮助,胃气的通降也有利于大肠对糟粕的排泄。如果脾胃出现了问题,饮食就会停滞在中焦,壅塞胃肠。肝居下焦,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则木郁土壅,糟粕就会停留在体内。肾主管二便,主要通过肾气的蒸化和固摄来主管二便的排泄。由此可见,大肠传导的正常,是与五脏气机关系甚大的。

为什么按摩支沟穴就能调节五脏气机呢?因为支沟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具有调节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脏腑功能的功效。通过调理三焦气机,就能达到调节大肠功能,大便自然就通畅了。

但从现代医学上说,支沟穴缓解便秘的机制还不清楚。但临床研究表明,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果的,有效率最高可达八九成,读者在面对便秘时,如果其他常规方法效果不佳的话,不妨试一下这个方案,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6、常常扯耳朵,胸闷就减轻了

症状:中老年人胸闷、心脏不适

老偏方: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连做20下。把食指伸入耳窝,来回转动地掏,尽量使手指接触到耳窝的任何一个部位。每次掏约五分钟,至耳窝发热为止。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先按摩耳朵正面5次,再将耳朵反折,按摩耳朵背面5次。以上动作每天进行一次。

我曾经去过一个社区做义诊活动,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家问我,他平时身体挺好,就是偶尔会感到胸闷或心脏不适,时间也不长,大概十几秒左右,频率也不高,这属不属于心脏病呢?我当时跟他说,胸闷只是一种症状,要判断是什么毛病,必须要来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过了几天,老人家就和家人一起到我们医院做体检来了,检查结果最后显示老人家冠状动脉轻微的粥样硬化,主治医师就为老人家开了一些药,嘱咐他回去安心服药。

老人家的家人不太放心,又找到我咨询。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老人家一旦发现心脏有不适,就要尽快到医院接受规范检查和治疗。现在老人家的情况和我估计的差不多,只是老年人常见的轻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医生开了药让他坚持服用。但老人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又专门找我询问,问我只吃那些药管不管用,会不会恶化。我看了医生给他开的药方,告诉他这都是很规范的用药方案,疗效是肯定的。我还教给了他一个自我保健的“扯耳朵”方法,以加强疗效。

1.搓弹耳垂: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连做20下。

2.掏耳窝:把食指伸入耳窝,来回转动地掏,尽量使手指接触到耳窝的任何一个部位。每次掏约五分钟,至耳窝发热为止。注意掏耳窝之前,要先剪指甲,以免划伤皮肤。(注意,耳窝不是指耳洞,而是指耳洞外面的区域)3.全耳按摩: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先按摩耳朵正面5次,再将耳朵反折,按摩耳朵背面5次。以上动作每天进行一次。

老人家听完比较疑惑,说这不是小孩子在玩耳朵吗?我笑着摆摆手,说这可是对心脏有益的保健方法呢。

中医认为,耳朵与心脏有密切的联系,早在《素问?金匮真言论篇》里就记载道:“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意思是心的形态功能和耳的形态功能密切相关,故后世有“耳为心之司”的观点。另外,耳朵与人体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因此,心脏有病时,往往在耳部有一定的反映。

现代医学近年也发现心脏与耳确实存着相互联系。上世纪70年代,弗兰克(Frank)医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发表论文,认为冠心病患者往往会在耳垂处出现一些皱纹,后面又有许多西医学家进行了验证,发现确实如此,并认为大概有8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会在耳垂上表现出皱纹,并将其命名为“耳垂冠状沟”。西医对此的解释,目前认为是因为耳垂局部的血管较为丰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硬化时,虽然病变以冠状动脉为主,但不仅局限于此,耳垂的细血管也因硬化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皮肤及组织衰老,使耳垂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退化、萎缩甚至断裂,从而形成耳垂皱纹。应该说这个解释并不太理想,随便举个反例:像手指、脚趾这些地方一样血管分布密集,为什么这里不会出现皱纹呢?但不管怎么样,耳朵与心脏有关系,这个中医理论的观点,毕竟也已经被西医学所承认了。

既然耳朵与心脏确有联系,那么在耳朵处刺激,就应该对心脏有益。现代关于耳穴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耳穴能够良性调节血流动力学改变,提高患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血脂等,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调节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缓解胸闷、心脏不适等效果。

老人听完后很是信服,后来他一直坚持服药,并每天扯耳朵,现在都快七十岁了,心脏还一直很健康,没有再出现胸闷不适的症状,血压也挺稳定,每年去医院体检,体检医生都会啧啧称赞他身体很棒。

  • 健康检查
  • 经验丰富
  • 设备安全
  • 项目安全
  • 信息保存
  • 贴心服务

本站关键词:中医,中医名家,中医专家,中国中医,中医教授,全国名中医,中国名中医

友情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中国中医名家网 ICP备18008845号-1

在线联系
在线客服
TOP
扫一扫

扫一扫